首页 特色技法传统医学特色技法

分类列表

瑶医蟒针疗法简介

2021-10-21 22:39:12

来源: 北京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会

一、技法介绍

傣族传统医药学是指起源和发展于以中国西南为主要地域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一门民族医学。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实践,总结出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性、民族性和用药特殊性、疗效显著性的传统特色疗法,目前整理的有暖雅(睡药疗法)、烘雅(熏蒸疗法)、阿雅(洗药疗法)、难雅(坐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达雅(擦药疗法)、果雅(包药疗法)、闭(推拿按摩疗法)、咱雅(拖擦疗法)、过(拔罐疗法)、剁(敲法)、秧夯(脚踏热铁疗法)、秧朗(踩背疗法)、皇登(捶打疗法)、剔痧(除痧疗法)、呵痧(刮痧疗法)、咱乎(热蛋除痧疗法)、得痧(掋痧疗法)等十八种疗法。

傣医运用各种外治疗法的历史主要经历了初创期、形成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在与自然、疾病及损伤的斗争过程中,傣族先民逐渐认识到按、推、摸、压和佩戴、外敷药物等方法可以缓解病痛,傣医外治疗法的思想由此萌芽。到了形成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傣族在原有傣族文字的基础上借用印度古巴利文的字母来充实自己原有的文字,创造了傣泐文。傣泐文字的创造与使用,为傣医药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打开了方便之门,大大加速了傣族医药的收集、整理、保存、应用、交流与发展。

咱雅(拖擦药物疗法)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傣医综合性巨著《档哈雅龙》中,应用历史超过2000多年,受益人群无数,具有操作简便,治疗病种多,疗效独特等特点,可应用于傣医临床治疗、康复治疗、养生保健等领域。

咱雅(拖擦药物疗法)是傣医根据病情的不同配备相应的药物,将药物碾细粉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蒸热或蘸热药水、药油或雅劳(药酒)从上至下、从前至后、从左至右,顺着人体的经筋循行路线拖擦周身或局部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其治疗机理是通过加热的药包,按照人体经筋循行路线,配合拖擦、揉按、叩击,使药力在拖擦过程中直接通过皮肤吸收而到达体内,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中设立开展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傣医的九项适宜技术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后,开展了傣医适宜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傣医治疗学的内容也日臻完善,更加丰富多样,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技法更为精细、完备。

WPS图片-修改尺寸2.jpg

WPS图片-修改尺寸4.jpg

二、疗法功效

治疗作用:温通气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保健作用:缓解疲劳综合征,预防疾病。

三、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治疗拢梅兰申(寒性风湿性关节炎),拢呆坟兵亨(中风偏瘫后遗症),高热病,酒瘫,解除疲劳过度引起的周身关节、肌肉、肩背酸痛等病症。

四、传承人介绍

陈海雄,傣医医师,高级按摩师,高级针灸师,傣医首席专家林艳芳第三代传承人,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擅长傣、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退行性痛症、骨折手法正骨,同时长于治疗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症,男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症,并擅长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

WPS图片-修改尺寸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