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疫成绩抗疫事迹

分类列表

胡薇:无论什么岗位,目标只有一个——战胜疫情

2020-09-30 11:16:58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除了可敬的临床医护人员,还有一群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的人,医疗物资组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为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提供物资保障,从防护服到保暖秋衣,食品、卫生用品事无巨细,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好一线支援。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胡薇就是物资组的一员,刚到物资组,胡薇并不是很甘心,作为一名援鄂医疗队的护士,胡薇觉得自己应该到一线去,到隔离病房去。

大年初二,北京中医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胡薇和其他三百多名护士一起报名。最终,政治素质优秀、护理技术过硬,胡薇入选援鄂医疗队10人名单。年初三,援鄂医疗队启程,奔赴武汉,胡薇和其他队员一样,满腔热血,想要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力量。

没想到,刚到武汉,胡薇就开始发低烧、上吐下泻,水土不服。看着队友们都在紧张的练习,为上战场做好准备,胡薇强忍不适,一遍遍练习。此刻,比身体更让胡薇难受的是不能和大家并肩作战。一想到自己的缺席,会让大家承担更多的工作,更加辛苦,胡薇心里就不是滋味。虽然没能首批进病房,胡薇依然坚持穿脱防护用品的练习。她相信身体恢复的那一刻,自己一定会是合格的战士。终于,一周后胡薇的身体条件达标了,和战友们一起走进了隔离病区。

第一次进隔离病区,胡薇心里还是有些激动也有点紧张,她不断地告诉自己:胡薇加油!你一定可以的。她穿好防护服紧跟着队员们往隔离区走,走的有点急。快进门时,一位当地的护士拉住她,用武汉普通话说:“不要急,一定穿好衣服再进去。你是不是第一次进病区?”胡薇点了点头,护士又叮嘱她:“出来时,慢慢脱防护服,脏的那面朝外。加油!”透过护目镜,胡薇看到了这位护士亲切的眼神,感觉特别温暖。她想,在这里无论我们来自北京、天津还是武汉.......我们都亲如一家人,有着共同的使命。

在隔离病房一个班次6小时,胡薇和队员们一直忙忙碌碌,穿梭在各个病房,除了护理,还要帮助照顾患者的生活。胡薇感觉患者在这里挺孤独的,尤其是年龄大的患者,也没有手机,不能和家里人联系。看着他们,胡薇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尽量每次护理时都跟他们聊聊天。当知道她是从北京来的护士时,这些爷爷奶奶都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真棒!谢谢你们!”。

走出病区,回想起战友的鼓励,患者的肯定,胡薇感觉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期待下一次走进病区。

可是,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二天胡薇又出现了腹泻的问题。北京援鄂医疗队总队长决定让胡薇进物资组工作。“我不当逃兵!”胡薇哭着说,“来武汉,去整理物资,我不甘心!”同事劝胡薇说:“进病房和物资维护都是在抗击疫情,你是护士又进过病房,最知道前线的战友需要什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虽然心有不甘,胡薇还是服从分配,到物资供应组工作。3比150是北京援鄂医疗队的物资组的队员和需要服务的队员人数的比例。胡薇和组员们每天总结防护物资、生活物资清单,每周盘点物资明确数量,做到有需求及时申请。给队员们分装防护物资时,她会按照使用顺序,把物资摆放好,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

与此同时,胡薇和物资组还承担着接收社会捐赠的任务。到三月份为止,一共接收近60批一百多种,共10000多件物资。从医疗防护用品到油、牛肉多种多样。物资到达的时间不定,胡薇和组员们时刻待命,随叫随到,已经用坏了一个行李车。

随着工作的深入,胡薇渐渐明白,在援鄂医疗队里的每一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不在临床一线,但是自己的工作正是直接服务临床一线,是整个抗疫战线上不可缺失的螺丝钉。

在物资组的工作中,胡薇认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鄂“普通人”。一位来自西藏的小伙,因为自己的家乡在北京的帮扶下实现了“脱贫摘帽”。得知北京医疗队支援武汉,他带着5吨清油、10吨耗牛肉,驾驶室都塞满物资,从西藏已经厚到膝盖的雪地,一个人一辆货车,七千里,六天六夜,从雪域到江城,几乎不眠不休。胡薇说,见到他的时候,自己差点哭出来,因为高速很多服务区都关闭了,小伙子基本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看起来特别疲惫。

在物资组,胡薇认识了一位北京来的志愿者。几次接触后才知道,得知武汉的疫情,这位志愿者自驾从北京过来,志愿服务。“他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忙搬运物资。”胡薇说,“储存物资的体育馆,整整两个篮球场的物资,都是他和其他三位志愿者扛过来的。”

“真的见到了平凡而伟大的人!”胡薇觉得自己整理和接收的不仅是物资,而是来自党和国家的支持和厚望,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情义”,同胞情、同袍情,她要将这些情义好好梳理,成为坚守在临床一线队友们的最好的“补给”。

“在这里,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我们在何岗位抗击疫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战胜新冠病毒!”胡薇相信,没有疫情的春天马上就会来到......